——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绿美村庄建设典型案例
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持续发力,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做文章,努力让绿美实现“律美”,处处呈现出“村在绿中、绿在村中”的景象。
拉马底村地处石月亮乡最北边,全村耕地面积1285亩,林地面积164728亩,目前共种植草果8500亩、核桃260亩、茶叶168亩、黄精374.5亩。辖区内有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村常住人口256户956人。拉马底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村”“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森林乡村”“云南省滇黄精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怒江州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2023年,拉马底星谷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拆”干为“净”,让村庄亮出新色彩。拉马底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举措,党组织带头,坚决对全村各类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亮剑”。为从根本上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拉马底村多措并举,采取“会议动员、入户走访、宣传发动、带头帮干”等的方式,成立了“党员先锋突击队”“环境整治先锋队”“铿锵巾帼先锋队”三支队伍。2023年,共计开展了集中式“拆清”12次,点穴式“拆清”60余次,累计“拆棚清乱”整治问题730余处,投入工作力量2600余人次,切实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质的改善。
以“治”为“制”,让村庄净出新高度。拉马底村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主体意识。将人居环境宣传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中去,在党员会议、村民会议、小组会议、入户走访排查等工作中常态化宣讲,将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和要求,不断灌输到村民生活中去,既采取了制度的刚性约束,也采取了柔性的宣传引导。目前,拉马底村的旱厕已全面消除,公厕按照小组管理,每个公厕配备2名保洁员进行日常维护,每天早中晚各2次进行保洁维护,并对每个公厕每月配备50元的资金用于购买草酸、香薰等物品。
以“规”促“改”,让村庄焕出新容貌。拉马底村依托边境幸福示范村、农文旅融合示范村等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单位设计村容村貌规划,优先推进美丽公路沿线小组村容村貌改造,建设家禽集中饲养区域,按标准分发农户,并拆除原有的家禽饲养点,对其进行美化亮化,从而解决资金不足及家禽无法安置等问题。2023年,在项目原有建设基础上,对村庄进行了路面治理修复、微菜园改造、墙体美化、外墙墙裙美化,累计投入资金70余万元,并对原有建筑垃圾、拆碰清乱残留垃圾进行了清理,焕然一新地呈现了美丽村庄的风貌和景象。
披“红”戴“绿”,让村庄靓出新颜值。结合怒江州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大力开展绿美村庄建设,鼓励动员群众自觉将家中房前屋后空地空间利用起来,就地取材打造小花台、小菜园、小庭院,全面提升家庭生活品质和环境卫生。以“庭院会、入户宣讲、小手拉大手、村村响”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绿化美化意识,动员群众每户种植盆景20盆,花台内播撒花卉草籽等种苗。2023年,共计种植景观植被、经济植被等3000余株,打造绿美盆景500盆,播散花苗300平方米,累计完成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美化墙体14面,就地取材,利用沉江木、竹子等生态材料,改建微菜园、篱笆栅栏2300米。
下一步,拉马底村将进一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提升乡村发展质量,传承发展绿色文化,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使乡村美得有灵魂、绿得有特色,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乡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拟稿人:罗丽聪 审核人:李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