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委会小白水村绿美村庄建设典型案例
小白水村位于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委会,共有农户73户306人,产业主要以茶叶、核桃和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小白水村以突出示范引领、群众主体、融合发展的“三突出”为抓手,推动绿美村庄建设。
突出示范引领,让群众有样板
一是驻地率先建设。以绿美村委会驻地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用活本地常见植物、花卉、枯木打造“微花园”“微景观”,利用空闲地搭篱笆种蔬菜,打造“微菜园”,做到见缝植绿。
二是党员率先干。广大党员、村组干部带头凝聚绿美共识,在绿美建设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积极带动群众参与绿美村庄建设,把绿美村庄建设融入百姓生活中,从共建共管走向共美共享。截至目前,共完成新增花卉面积300余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00余平方米。
突出群众主体,让发展更有动力
一是厚植绿美观念,增强发展动能。以开展“小手拉大手”绿美建设活动为抓手,以实际行动讲究卫生,注意环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改善校园和村庄面貌献一份力,尽一份心。在学校里争做文明之星;在家里,人人当好宣传员向家长、邻居广泛宣传清洁卫生的意义,让“环境综合治理”深入人心,让一只“小手”拉动一只“大手”,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
二是发展绿美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走“产业+生态”模式,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结合自然资源优势,群众在管护好现有核桃、茶园的同时,积极探索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紫洋芋和藠头特色种植。目前有核桃3100亩、茶叶375亩、紫洋芋87亩、藠头103亩,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80元。
三是建设绿美庭院,提升居住环境。农户根据自家房屋及院落格局、房前屋后的地形特色、个人爱好等,花心思将自家小院进行巧妙布置,一改过去农村院落“杂物乱堆”“家禽散养”“灰头土脸”的刻板印象,打造出各种各样的绿美庭院,累计建成绿美庭院73个。
突出融合发展,让乡村留住乡愁
一是与文化传承融合。小白水村具有较好的民族文化基础,创作出山歌、葫芦笙舞、《龙门调》等众多的民族歌舞优秀作品。在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扬,传承民族文化,留住乡愁。小白水村一座座规整的小楼与周边小桥流水相映衬,阡陌纵横,既有现代之美,亦有乡愁之韵,在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同时,还原了乡村该有的模样和味道。
二是与旅游发展融合。依托现有丰富的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万亩杜鹃花海”资源,走“绿美+绿旅”生态发展路线,坚持将彝乡“山、水、人”“绿色、生态、民族”特色人文精神融入绿美建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每逢杜鹃花盛开,吸引各路游客前来观赏,每年接待游客约1000人次,带动增收12万元。(拟稿人:俸琛 审核人:曾润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