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绿美乡镇建设典型案例
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紧紧围绕创建“绿美保和”奋斗目标,绘就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美丽画卷。目前,保和镇森林覆盖率达76.67%,污水处理率为99.49%,生活垃圾处理率为100%,空气质量为一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态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抓实“三个一”。一是抓实一个关键,筑牢战斗堡垒,引领创建“绿美保和”。保和镇党委、政府以党组织为核心,围绕创建绿美保和目标要求,将全镇划分为147个网格区735个“小网格”,将重点工作整合为一张网,形成镇村组三级网格体系,明确各级网格的职责、任务以及保障机制,全面构筑起以党建为引领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人、不留死角”的生态保护“一张网”体系。二是抓实一支队伍,建强建设绿美保和“生力军”。保和镇针对基层网格力量薄弱的问题,强化村组两级网格员队伍建设,由各党支部书记、党员、护林员、致富带头人等共同组成村组网格员队伍,实现党建资源、公共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自治共治资源等有效衔接,为建设绿美保和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包”“应急包”。三是抓实一个保障,建设绿美保和有抓手。制定出台了“五个一”工作法,强力推进绿美保和建设工作。
坚持“五个一”。一月一清单。每月月初要求上报本月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包含分管领导工作清单,部门工作清单和各村(社区)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人员、完成时限。一月一进村。落实一线工作法,镇机关组建便民服务队,每月深入各村开展一次便民服务,并上报“一月一进村”记录表。一月一督查。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根据工作清单对每月重点任务清单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形成督查报告。一月一例会。每个村至少打造1至2个先进典型,并在该村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推进会,对创建“绿美保和”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查缺补漏,对创建工作进行再推动、再落实,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一月一通报 。督查组根据督查情况通报当月创建“绿美保和”工作推进情况,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责任部门及时堵塞工作漏洞,用好通报等手段,提升创建工作质效。以“服务单”“考核单”管好用好服务队伍。
通过抓实“三个一”织紧“一张网”,保和镇精细化打造美丽县城、美丽乡村,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政策保障机制,健全了森林防火宣传、隐患排查、督查、巡护、预警预防体系建设,严格“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火灾管控措施,县级与镇级,镇级与村级,村级与护林员层层夯实森林防火责任;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年度目标考核中的权重,严格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用好生态保护监管“利剑”,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常态化对全镇6条河流和1个在建水库进行综合治理,镇、村两级河长共组织清河行动7次、清理河道累计19公里,完成义务植树5.6万株,造林绿化300余亩。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科学谋划明方向。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产、村、人、文、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颜值、留住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二是党建引领增动力。按照“村庄高颜值、产品高质量、生活高品质”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保和”“美丽村庄”创建、移风易俗等工作。围绕“党员带头、群众紧跟、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思路,引领群众积极投入环境整治、整合乡村旅游各项建设中。三是规划先行强基础。按照村庄风貌管控方案,协调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造提升乡村道路、停车场、用水用电、厕所、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注意保留村庄民族传统风貌。四是传承“非遗”注活力,通过保护和传承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内涵,促进生态农庄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到目前,保和镇生态农庄已发展到58家,产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283人。
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紧盯“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等关键环节,全力打造“色食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支持倮贡、聚龙醇等龙头企业发展,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带动中药材、冰葡萄、蔬菜、食用菌、糯山药、畜禽、百花蜜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把绿色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到目前,保和镇种植中药材12644亩、冰葡萄1783亩、蔬菜7043亩,畜禽存栏8万4千余头(只)。去年以来,保和镇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拟稿人:和星求 审核人: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