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大凹子村委会大山脚村打出村容村貌整治和促进农民增收“组合拳”,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真正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屋净、花香、景美。
科学规划,谋划“如何建起来”
大山脚村坚持规划引领、产业赋能、制度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点线面”统筹谋划、“规建管”协同联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多规合一”,做到“一村一规划”,真正建成专属特色的美丽乡村。规划先行引路。抓好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试点先行的原则,将大山脚作为试点村,根据该村自然条件、人文素养,制定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创建计划。特色产业赋能。着眼盘活资源要素,依托大山脚村河谷气候和自然资源优势,因户施策、就地取材,引导各户用好庭院方寸地,发展玫瑰种植特色产业,做活庭院经济,实现村民有赚头、乡村有看头。制度机制护航。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大山脚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大山脚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和《农户卫生保洁制度》,助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走上常态化、规范化。
注重治理,探索“如何美起来”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内公共区域环境采取分组包点的方式进行,各家各户自发对照标准进行清扫和美化,全民参与,户户包点。按照“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每家每户产生的垃圾在家里完成简单分类,易烂易腐垃圾、有机废弃物还田还地,就地资源化利用;废旧家电、塑料、铜铝卖至村内废旧收购点;其余垃圾统一收集处理。通过垃圾源头分类治理,大山脚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治理、循环利用”为原则,投入30余万元改造村内道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把厕所改造与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配套实施,实现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全覆盖,硬化道路排水沟全覆盖,建设污水处理池1座,污水通过管网收集,经处理池净化后回浇到庄稼地里,不仅解决水资源循环利用,也增加庄稼产量。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大山脚村共有农户88户,户厕88个,已全部完成改建,同时结合村内布局,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的方式进行宣传发动,采取自愿报名模式,在人流量较大的几个路口动员12户农户开放自家户厕为“爱心厕所”,免费供给到村走访、办事、干活、串亲戚的群众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探索建立“党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常态化工作机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垃圾清理列为一项常态化开展的党员活动和阶段性开展的志愿活动。今年以来,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环境卫生整治93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20余吨,累计修建花台500余平方米,在入村道路、村内空地栽种玫瑰花2500余株,把草堆、粪堆、柴堆变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
着眼发展,致力“如何富起来”
大山脚村深入规划布局,通过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发展玫瑰花庭院经济,各家各户以院子周边空闲地及自留地种植玫瑰,探索“玫瑰+”发展路子。方寸之地种植玫瑰既美了庭院又富了口袋,让大山脚绽放出朵朵“致富花”。
党建引领,带领“如何好起来”
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把人居环境整治当成自己的“家务事”,实现大山脚人居环境长治久洁。大山脚村通过向村民搜集乡村善治的“金点子”,系统整理、反复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最终制定出一份大山脚三字经版村规民约——“玫瑰之约”。如今这份浪漫之约已成为调解群众矛盾纠纷“缓和剂”、规范村民行为举止的“紧箍咒”、培育文明乡风的“助推器”。结合“大山脚·花缘里”主题,以“庭院美、居家美、厨卫美、仪表美、家风美”的五美为抓手,定期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美丽庭院悬挂“玫丽庭院精品户”“玫丽庭院示范户”标牌,引导农户开展居家庭院和仪表家风建设,内外兼修,实现村庄整体和农户个体的全面整治。依托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机遇,一是开启“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的网格互动管理模式,通过开设线上农村人居环境微信群,即“花缘里小管家”,实时发布督查问题、整治效果对比图片,晒成绩、互监督。二是将村中长期在家的妇女动员起来,成立了“花缘小姨”志愿服务队,与网格员互为补充,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快速处置。
接下来,大山脚村将以此经验为基点,积极谋划探索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乡村更具人气,让农民群众的口袋更鼓、幸福感更足。(拟稿人:李怡婷 审核人:尹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