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江城县勐烈镇大寨村大竹棚下组绿美村庄典型案例
大竹棚下组位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大寨村,共有23户86人,主要产业为养殖业、香蕉、茶叶、坚果。近年来,大竹棚下组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要求,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因地制宜,强化产业兴边。大竹棚下组聚焦“一村一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边关风情游、边境旅游、生态游等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江城黄牛养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守好牛油果产业,推动边境贸易自由化智能化便利化。
补齐短板,强化项目强边。完善基础设施共建宜居村寨。着力推进水利、道路、人居环境以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等项目建设为契机,通过项目化带动、部门整合联动、群众主动参与的方式,直击群众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先后投资172.01万元,实施了生产性晒场、太阳能路灯建设、公厕新建、垃圾处理房2间、农特产品展销厅、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补齐发展短板。
群众参与,强化绿美美边。着眼于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大力抓好村庄绿化美化和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就地取材建花园、围菜园、栽花种草,引导群众自己建、自己管、自己享。充分发挥党员力量,调动群众积极性,群策群力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整治专项行动,定期开展村内大扫除,积极培养群众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着力打造美丽、整洁、宜居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深耕优势,强化农旅活边。大竹棚下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快速发展旅游业,大力开展庭院改造提升建设,目前已有营业农家乐1家。同时,围绕旅游型村庄定位,以建设“游客向往的目的地、游客停留的归属地、游客消费的聚集地”为目标,大力实施河道治理、庭院改造、厨卫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美化亮化等基础工程。
下一步,大竹棚下组将在巩固提升绿美村庄基础上,围绕建设乡村振兴“四美家园”为目标,引入新业态、发展新要素,依托绿美资源全力打造农文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拟稿人:罗艳华 审核人:林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