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楚雄市大过口乡绿美乡镇建设典型案例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大过口乡聚焦打造“魔芋文化特色小镇”总目标,培育壮大乡域经济,驱动“规划先行、典型引领、特色产业、基层治理”齐头并进,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水平绿美生态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绘好“绿美蓝图”。党建引领,写好“规划”文章。坚持“乡村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工作思路,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整合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乡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乡经济发展办等多个部门力量,对全乡9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蓝图。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立足实际,建立“党委带动、支部联动、党员行动、网格互动”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法,扛牢压实乡村组三级责任,高效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党群联动,齐抓共管聚合力。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党组织牵线、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庭院绿化美化行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着力在“拆”、全域“清”、及时“整”上下功夫,推进乡村振兴与绿美乡村互进互促,激活乡村振兴“绿美经济”新动能。
注重典型引领,抓好“全域提升”。围绕村庄风貌管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特色种养产业示范村,努力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计划将大过口乡磨刀箐村委会杞家、李家小组打造成为可观可游可品可住可体验的精品示范样板村,促进好山好水和田园风光与精品示范村建设融合发展。根据各村资源优势禀赋,编制绿化点位示意图,开展全域绿化规划。以主题党日和义务植树志愿活动为抓手,累计开展志愿植树活动10余次,种植苗木超3000棵,累计带动周边群众1500多人次参与到“小三园”建设、植树造林、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中。全乡建设美丽庭院1492户,人居环境示范小组42个,建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个小组,创建州级美丽村庄1个,创建省级美丽村庄1个。
深挖“彝乡”资源,走好“增收路子”。锚定“品牌为王”。聚焦魔芋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广楚魔花1号、黑杆花、青杆花等优质品种,加快建设繁育种基地。加大精深加工企业招引力度,探索发展“飞地经济”,补齐魔芋即食产品开发、魔芋产品销售方面的短板弱项,构建“绿色种植—订单回收—精深加工—品牌终端”魔芋产业全产业链,巩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成果。推广“魔芋+茶叶”“魔芋+玉米”“魔芋+核桃”等林下套种经济模式,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筹备魔芋文化节,进一步扩大大过口魔芋影响力。立足农业发展实际,形成以大过口魔芋品牌为龙头,西康郎茶叶、杞岔拉茶叶、生态黑猪、黑山羊等多元生态农产品共同发力的农特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明确招商引资发展思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规划,着力打造大益鸡彝绣山乡村振兴示范点、杞岔拉马龙河流域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示范带。
聚焦共享共治,写好“治理文章”。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庄清洁制度和垃圾清理制度,每村设置垃圾清理公益性岗位1至2名,每周清理村庄公共区域卫生1次。将村庄绿化管护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按照“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发动“四旁”“五边”周边农户主动认领管护任务,把养护管理的责任明确到人,有效实现一手抓绿化、一手抓巩固。以评优评比为动力,引导村民将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利用起来,见缝插绿、见缝种花,形成自觉管绿护绿的长效机制,打造让乡村更美、环境更靓的“小三园”,推动乡村绿化管护工作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同时建立健全林长制、河(湖)长制、田长制等工作制度,探索村庄治理新模式。(拟稿人:汪华平 徐思宏 审核人:岳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