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青年创业兴乡典型案例一】满腔热血赤子心 大显身手乡村CEO
——昆明市青年创业兴乡人才段聂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10-12 16:54:05 【字体:
【字体:

情系家乡,海外创业青年返乡当村支部书记。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土生土长的“八五后”白族青年段聂,曾常年在东南亚经商,从事酒店、餐饮行业。那时候的段聂怀揣着对故乡的眷念,时刻关注着来自祖国、家乡点点滴滴的信息。2019年段聂回到家乡,看着自己曾经长大的地方与外面的世界脱节,感慨良多。2021年2月,恰逢社区委员会换届选举,即将卸任的老书记找到段聂,希望他能为家乡的发展出把力。在当年的换届中,段聂当选为大村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大村社区,是西翥街道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为了一心一意发展家乡,段聂把所有的产业处理了,全身心带领家乡群众创业致富。段聂结合家乡的发展变化,立足自己过往的商业经验,秉承着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市场规律、动员群众参与的三大特点,谋划以打造一个集“山间、田野、文艺、休闲、娱乐”五位一体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蓝图,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注入活力。

建设家乡,开展公司化、市场化、品牌化营运。2021年4月,在昆明团市委、五华团区委的指导帮助下,由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全体股权量化4505名村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全资全控注册的集体经济公司云南振兴家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段聂任董事长,实现独立组织架构,薪酬体系、制度章程的公司化运作,进一步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同时,社区党委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发展新蓝图,利用田野周边现有农用房、民房、地埂等空间,围绕现代审美、文艺气息、民族特色的核心理念,通过土地流转收回近百亩田地,挖掘沙朗坝子1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和白族文化,融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启动“麦和稻田”项目。将稻和麦的综合种植作为发展“经济强村工程”与确保粮食安全底线的乡村治理综合载体,改变稻田传统经济业态,以“出圈”的方式带动消费。在“田”上拓展,发展“乡村旅游型”集体经济。经过打造,以前的看守房变成了咖啡厅,曾经的圈舍改造为餐厅,大棚下种满了绿油油的水稻,西餐厅、麦田露营地、白族餐厅、剧场等业态纷纷加入。自2022年5月份开业以来,“麦和稻田”营业收入额最好的时候达到了每月34万元,平均月营业额20多万元。

开发家乡,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就业创业。为给返乡青年搭建创业平台,在段聂等社区党委班子的领导下,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化解权属纠纷,将闲置9年之久的大村鱼塘升级改造为翥屿水上餐厅,并由一群重新回乡的年轻人负责经营。在段聂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成功注册了云南振兴家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昆明稻草人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参股昆明小穗龙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麦和稻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研修研学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为了促进长远发展积极打造一号线,将宝泉路民族团结示范街区、西翥温泉田庄、啊哩哩风情寨、村史馆、麦和稻田、乡村美术馆、文创园等进行环线串连,有效提升沙朗坝子产业发展、招商和营商环境。

反哺家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段聂深知,乡村企业必须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因此,按照大村社区集体经济公司章程,社区党委把集体经济收益总额的40%由社区项目再投资,30%向4534名社区集体经济公司股东进行分配,20%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10%用于社区低保人员、失业人群、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的公益帮扶。现在的大村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项目平均每个月有80多万元收入,年营收960余万元。带动村内固定就业187个,流动就业近270余个,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不仅每月拿工资,年底还能通过集体经济有所收益。在互动发展中,构建了田园变景观、景观变公园的和谐村庄。在带动家乡致富的同时,段聂也实现了个人价值,2023年获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