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023年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熊柯越
单位: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审计局
驻村地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乡新司土村
2023年2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乡新司土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驻村以来,我们以脚步之距丈量大地,用汗水之情服务人民,倾青春之力担当作为。
融情于村,遍访民意
初到新司土村,村党总支书记带我们遍访了6个村民小组的脱贫户和监测户,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能解决的就现场答复,不能解决的就认真记录下来,向有关负责部门咨询解决办法。此外,我们认真学习相关的助农惠民政策,及时将各项方针政策用接地气的语言讲给群众听,在朴实的话语中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随着一项项政策落地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办优,群众的美好愿景逐步变成生动喜人的现实图景。
为民解忧,细察民情
在巴朵村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项目建设中,村民们因为对项目建设的初衷和意义知之甚少,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对沿路猪圈等不想拆、不愿拆、不忙拆,阻碍了项目的前期进展。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变“不愿拆”为“我想拆”,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
当我们和村党总支书记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时,村党总支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熊啊,要把群众的身边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摆到群众中,设身处地为民解忧,才能深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做好基层工作。”于是,我们走到村民家中,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人畜分离的好处讲明白、讲透彻。最终,项目如期进行,村民也将牲畜转移到林地里圈养,既美化了村寨环境,又为绿美乡村建设增添了靓丽底色。
助农力行,情暖民心
我们继续巩固拓展边疆党建长廊示范点的前期建设成效,依托巴朵村徒步旅游的实践,组织村民到勐龙镇曼费村、曼景康村、坝卡村等示范点观摩,拓展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外的增收渠道,用生态富民的“金点子”,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子。
同时,聚焦5类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的非遗传承项目、7名非遗传承人,通过走访入户、座谈交流、实地访谈等方式,将“非遗表演+乡村文旅”紧密融合,吸引游客体验乡村文化旅游、绿色生态游、非遗特色游,将多样化的业态布局和文创精品呈现出来,带动村民群众增收致富。
驻村以来,我们深情扎根于这片沃土,倾力奉献青春的激情与力量,不断丰富和完善村内产业布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驻村故事视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正在征集中,欢迎投稿!
为集中展现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新成效、新风貌,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好典型、好故事,近日,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发布征文启事,面向全省征集驻村故事视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等宣传素材,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描绘”我省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具体征集事宜请扫描二维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