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村日记】青年财政人的基层“四则运算”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4-01-23 09:49:25 【字体:
【字体:

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023年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姓名:李晓莹

单位:红河州财政局

驻村地点: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乡马鹿塘村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我的驻村之行渐渐接近尾声。2022年3月,带着组织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我来到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马鹿塘村开展驻村工作。回望度过的旧岁,我在基层一线,拜人民为师,用青年财政人的基层“四则运算”法则,以“实干的数据”诠释村民“向往的生活”,在“小”与“大”的转换之间,见证马鹿塘的蝶变。

 

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乡马鹿塘村委会山地风景

 

“加”强党建引领,“四化”工程铸新颜,以“小”变化汇聚“大”能量。与村党总支书记深入研讨基层党建方式,每周开展“驻村小课堂”,及时把扎根农村、懂农村、懂农业、善经营的3名优秀人才作为村干部后备人选。组织村干部“走”出去,到蒙自市西北勒乡电商物流分拣中心、草坝镇家庭农场、甜柿基地等学习参观,重点交流项目申报、产业发展和村集体模式。坚持党员教育常态化,对不同层面、不同年龄的党员分类分层次提出教育管理要求,推动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扎进“问题堆”里寻“引子”、调“成因”、查“堵点”、找“答案”。服务群众网格化,建立党建活动阵地,开展村干部“双报道”活动,设立“党员示范户”,把整村优化调整为277个五级网格,配备43名网格长,累计全年为民办实事156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入户走访慰问

 

“减”化治理方式,“四个一”行动焕新颜,以“小”治理托起“大”格局。建强一支队伍,让基层治理“活”起来。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牵头,选拔有号召力的党员、护林员、保洁员等村民组建一支43人的志愿服务队,通过群众会讲政策、听诉求、解难题。开展一项行动,让乡村环境“靓”起来。以“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为目标,赛成绩,重奖励,高效完成绿美乡村建设。形成一纸约定,把村民自治“管”起来。着力构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让群众自己定规矩、主动守规矩。打造一个典型,把文明标杆“树”起来。马鹿塘连续多年被评为“云南省文明村”“云南省卫生村”。为了让村民庭院更加整洁,我们向上级申报80.8吨水泥,以“万吨水泥进村庄”行动为抓手,在285户常住户中评选“最美庭院”3户。同时,积极申报“云南省健康村”,评选10户健康家庭,形成全村追求健康、乐享健康的风气。

 

积极参与绘画的马鹿塘村小女孩

 

“乘”势而上协同,“四力”齐聚引资源,以“小”山村绘出“大”作为。发挥“政府、高校、企业、技术”四力,做到了向上面争取资金、在下面落实政策、向外面寻找资源、为村里面出谋划策的“四面统筹”。争取上级资金抓项目落地,破“不想发展”的难题。依托60万元资金项目,用一面“时光放映墙”讲好村庄蝶变故事,用一个窗口做好马鹿塘村产业宣传,用一种乡愁绘就紧紧相依的民族团结。争取高校资源助推山区教育,破“不能发展”的难题。联系西南林业大学捐赠50个篮球到马鹿塘村,激励学生热爱运动、健康生活;组织大学生回乡分享求学经历,从他们自信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走出大山带来的蜕变。争取爱心企业促集体经济,破“不会发展”的难题。整合红河州特色产品,通过马鹿塘村企代购代销,销售396份“大美红河”礼包到河北、江苏、昆明等地,实现6.12万元村集体收入。争取技术培训助产业发展,破“不愿发展”的难题。2023年,在保持种植生姜820亩、砂仁2530亩的基础上,组织40户农户与云南穗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订单化红缨子高粱种植311亩,通过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农户种植、马鹿塘村企监督、公司回收的方式提升经济效益,优化了村庄产业结构,村民也鼓起了“钱袋子”。

 

村民免费领取高粱种子

 

“除”却荆棘赴前路,“四效”并进结硕果,“小”队伍扛起“大”责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防返贫底线。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排查全村158户农户收入,逐户进行综合研判,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邀请干部“回”家乡,共绘最美乡愁。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采取三顾茅庐请、政策资源引、乡情乡愁聚等方式,引导回乡干部树立“党建员+振兴员”的双重身份意识,为马鹿塘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广青年驻村工作经验。马鹿塘驻村工作队多次获得县乡两级“优秀驻村工作队流动红旗”,我有幸被评为红河州“驻村标兵”,先后到屏边县中青班、蒙自市委党校、云南大学返校交流基层工作的所思所为。并通过共产党员网、云岭先锋等媒体刊发了驻村工作的经验做法。

回顾2023年,我在寻找图斑的路上摔过满身泥土,但也在山顶遇见过马鹿塘最美的“云海”;我在村民的争吵声中陷入过恐慌,但也为村民争吵后的握手言和而感动;我在寻找资源破解难题的过程中辗转反侧,但也为资金项目注入村庄的变化感到由衷的幸福;我与设计团队熬夜设计墙绘图纸,但也收获了蓝天白云映衬下马鹿塘村独有的人造景观……马鹿塘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尽我所能让家乡更好。

时间煮雨,岁月缝花,马鹿塘村是我想要写在字里行间的诗意。以三行诗句献给我的一线战友和我们的逐梦之地。

我就驻在这里,像星星陪伴夜空,不离不弃;

我会到您身边,如清风拂过山冈,全心全意;

我会勇于改变,用时光奔赴烟火,善始善终。

 

驻村故事视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正在征集中,欢迎投稿!

为集中展现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新成效、新风貌,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好典型、好故事,近日,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发布征文启事,面向全省征集驻村故事视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等宣传素材,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描绘”我省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具体征集事宜请扫描二维码查看。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