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023年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张学梅
单位:姚安县委政研室
驻村地点:楚雄州姚安县光禄镇小邑村
一晃眼,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光禄镇小邑村驻村已经九个多月了。起初,我怀揣着梦想推开“村门”,憧憬着在眼前的“小乡村”有所作为,但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单一,面对繁杂的工作有时如同“菜鸟上路”,显得手忙脚乱。不过,好在有村委会一帮兄弟姐妹的关心和帮助。
九个月来,我跑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和村民们一起度过了六一儿童节、重阳节、元宵节……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驻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虽然忙,但每次和群众在一起,我就会有干劲。
“六一”送祝福,照亮前程
送去篮球和书包,讲述励志故事,谈心、聊天、做游戏……六一儿童节当天,州委政研室和县委政研室来到小邑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 让爱伴我走”活动。小邑小学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此次活动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同学们,要相信自己,勇敢拼搏,拼搏才能有美好未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叔叔阿姨……”听着杨校长慷慨激昂的讲话,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小学时代。
到小邑小学和小朋友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
重阳节感恩,情暖金秋
重阳节当天,在古色古香的杨氏宗祠里,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几位年轻人来回穿梭奔忙着,一道道美食陆续上桌。离吃饭还有一段时间,老人们在院子里聊着家常。
由于老伴卧病在床需要照顾,杨家福老人没能参加宗祠的聚餐。老书记叫上我和其他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来到老人家。老书记拉着他的手说:“多年前,您帮助过的一位老人托我们把这个米和钱带给您,感谢您曾经救过他。他怕您不接受,特意委托我们帮他转达心意,祝您节日快乐!”杨家福老人很激动,连连表示了感谢。
回到宗祠时,我们看见老人们围坐在饭桌前高兴地聊天,都在感谢党的政策好。老书记说,小邑村重阳节聚餐自开展以来没有中断过,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重阳节都会回来,和老朋友、老邻居们一起聚聚。我想,这大概就是叶落归根的情结吧。
元宵节谢灯,留住乡愁
今年的元宵节,小陈还是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匆匆赶到“小邑拉花”大舞台。让小陈没想到的是,舞台上村文艺队的其他队员已经在进行演出前的最后练习了。
“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小陈急忙说道,然后赶紧换好服装,和大家一起练习。
村民们陆续到了,文艺队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猜灯谜环节,大家兴致高涨。我们一起过了一个快乐有趣的元宵节。
其实,小陈并没有迟到,只因为元宵节的谢灯表演是村文艺队的最后一次演出,所以大家都十分积极,早早地就到了。
表演完,小陈略显失落地说道:“我们这支队伍从最初人都凑不齐到现在成为一支有组织有水平的乡村文艺队,得益于小邑村群众的支持和对于花灯的热爱。队员大多是外地务工返乡人员,元宵节一过,大家也将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
沾着泥土味的“小邑拉花”,不仅让村里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更活跃,还是村里风气的“净化剂”。流传了数百年的花灯,经过本土艺人的创作完善,主题日趋丰富,包括劝人向善、邻里和睦、勤俭节约等。现在,“小邑拉花”已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这两天,小陈跟我分享了接到的好消息:村文艺队的演出不会暂停,村上给了更多的支持,“小邑拉花”会更好地唱下去。
无论是“六一”送祝福、重阳节聚餐,还是元宵节谢灯,我们要更重视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让本土文化“活”起来;多深入群众,从乡村广袤的土地上获得新的发现,以文聚力,以文化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释放文化的力量。
驻村故事视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正在征集中,欢迎投稿!
为集中展现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新成效、新风貌,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好典型、好故事,近日,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发布征文启事,面向全省征集驻村故事视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等宣传素材,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描绘”我省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具体征集事宜请扫描二维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