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雄州武定县做好“八道加法” 上交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新答卷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5-01-03 14:45:39 【字体:
【字体:

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使命感,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聚焦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做好“八道加法”,持续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期,全县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6个,搬迁群众2617户10654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2330户9638人,同步搬迁287户1016人)。

“后扶+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制发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10余份,统筹产业、就业、消费帮扶、以工代赈等工作,为政策执行提供保障。成员单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入位、各司其责、协作配合,形成完善的帮扶体系。

“后扶+资金”,夯实发展根基。以多渠道争取后扶资金为抓手,认真抓好项目前期准备、资金争取、项目拼盘、资金整合等工作,形成了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为主体,以中央预算内、省预算内、以奖代补、社会捐赠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资金保障体系,保障了后扶项目的有效投入。2021年至今,争取到各类易地扶贫搬迁后扶资金1.04亿元,其中2024年到位资金2911万元,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供了有力保障。

“后扶+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把就业帮扶精准到户到人,全面摸清底数、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扩大服务供给。全县成立了11个劳务工作站40个劳务联络点,在重点搬迁点成立“就业创业服务站”2个,落实办公经费15万元,引导创建1家扶贫工厂,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全县搬迁人口9638人中,劳动力5814人,已转移就业5520人,转移就业率达94.94%。2024年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技能培训614人次,安排公益岗位255人,自主创业51人。

“后扶+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结合安置点实际,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通过产业发展、“百企帮扶”、光伏扶贫等措施,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流转土地2466亩,退耕还林6835亩,纳入公益林管护34030.33亩,搬迁后建设养殖小区圈舍36497平方米,发展高原特色种植8900余亩。发窝刀甲种植花椒、软籽石榴已陆续挂果,己衣朝阳安置区种植金秋蜜桃、狮山杨家新村种植樱桃已进入盛果期,插甸镇高标准大棚已投入运营。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5个,建设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座,争取企业捐建分布式光伏2个。发展“一大一小”肉牛和肉鸡、特色水果、屋顶分布式光伏等方式,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工代赈项目中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预计年收益分红89万元。积极开办易地扶贫搬迁超市等项目,让搬迁群众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增收。

“后扶+服务”,补齐短板弱项。始终围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需求查缺补漏,完善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14个、物管中心1个、幼儿园3所、卫生室3个、活动场所37个,确保安置点做到“五通六有”,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网络,有服务中心、有人管理、有活动场地、有超市、有卫生室、有小学(公立幼儿园),解决好搬迁后落户、就业、医疗、就学等生产生活难题。增设“儿童之家”“老人之家”“文化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广场舞、下棋等文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后扶+治理”,促进开放融合。按就近就便原则,36个安置区中,新设立社区1个,其余35个安置区,设立村民小组42个。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层党建和党组织实现网格化管理,36个安置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管理党员225名。建立党群服务中心14个,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全力做好便民“一站式”综合服务,确保搬迁群众不出搬迁点就能办成事,促进搬迁户“稳得住”。县城红土田社区被列为省级基层社会治理试点社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社区,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州级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总支”等荣誉称号。

“后扶+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搬迁群众为重点,每双月组织乡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开展“帮扶日”活动,定期上门走访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针对易地扶贫搬迁35户136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户,实行县、乡、村分级帮扶,逐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应帮尽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后扶+智志”,提升内生动力。全力推进评比表彰激励“育风貌”、教育培训启发“育动力”、创先争优自励“育先进”、落实文化帮扶“育氛围”的“四育”活动,累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乡村大讲堂等宣讲政策、感恩教育160场次,参训人员达13000余人次,实现了搬迁对象全覆盖。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勤劳致富模范户”“身边好人”等创先争优活动评比,在安置区建设村史馆、文化长廊,引导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