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按照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要求,现就王洪斌等曲靖市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加强曲靖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建议》(第0384号)涉及我单位的协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相关文件推进传承与保护。2015年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意见》,部署推动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也相继印发《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元阳县大抓哈尼梯田保护利用行动计划》《腾冲市槟榔江水牛保护与发展规划》《槟榔江水牛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做好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二)成立工作机构推进传承与保护。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专项领导小组,指导推进全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红河州于2007年8月成立哈尼梯田管理局,2019年1月更名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州政府正处级直属事业单位)。元阳县2011年12月成立元阳县哈尼梯田管理局,2016年12月更名为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副处级单位)。
(三)强化资金保障推进传承与保护。全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传承保护工作。如元阳县自2013年申遗成功以来,累计投入哈尼梯田保护利用资金23.22亿元,先后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民居消防工程、哈尼梯田生态修复项目、元阳县数字哈尼梯田等项目建设,做好哈尼梯田保护工作。普洱市自2019年起,每年分别安排4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景迈山遗产地保护管理。
(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普查。2022年9月24日,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开展云南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云农社〔2022〕7号),积极推进农业文化遗产后备名录库建设相关工作。结合县(市、区)普查、州(市)审核推荐上报、专家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将彝良小草坝乌天麻种植系统等117项农业系统纳入《2023年云南省农业文化遗产后备名录库》,进一步夯实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工作基础。
(五)强化活动载体弘扬农耕文化。各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农民为主体,凸显农业特色,弘扬农耕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广南八宝举办大型田园实景演出《秋收礼祭》还原壮族原生态的民族民间元素,体现广南稻作文化、贡米精髓以及当地人民辛勤劳作、热情好客的民族精神。大理漾濞“核桃节”,双江县大型祭祀“茶祖”文化主题活动,文山“三七节”、宣威火腿文化节、蒙自石榴节、昭通苹果节、宜良烤鸭美食节、佤族新米节等活动的举办。这些遗产历史悠久、类型众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备活态性、复合性、适用性、多功能性等多种属性,具有保障供给、就业增收、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等多重价值,能够为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作出积极贡献。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一是关于建立和强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机制。二是关于规划引领,全面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水平。三是关于多措并举,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四是关于加大宣传,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保护和发展行动。结合厅职能职责,经研究认为应结合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把优秀农耕文化和传统村落的资源底数摸清,进一步完善统计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是关于建议建立和强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机制,我们的办理意见是:开展全域传统村落普查,建立曲靖市动态更新的分级保护名录(国家、省、市县级),明确保护范围和核心要素(建筑、民俗、生态等);对列入名录的村落实施“一村一档”“一村一策”,完善差异化保护措施。二是关于建议规划引领,全面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水平,我们的办理意见是: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曲靖市规划,严禁无序开发;推行“多规合一”,统筹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改善与产业发展。三是关于建议多措并举,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我们办理意见是:曲靖市要加强制度创新,开展试点工作,在“传统建筑产权流转”改革上,允许社会力量租赁修缮闲置民居;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补偿机制”,对因保护受限发展的村落给予生态补偿。四是关于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保护和发展行动,我们的办理意见是:通过新媒体传播村落文化,打造IP形象(如“村落记忆馆”“乡愁地图”),在曲靖市开展“最美传统村落”评选,提升社会关注度;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品牌来丰富和打造传统村落。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4月3日
(联系人及电话:乔同金,0871-6574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