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雄州姚安县:“三键”齐按,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再提效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5-08-28 17:00:06 【字体:
【字体:

2024年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镇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污水治理,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等衔接,有效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动员群众全民参与、全员上阵,共同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推行“收集—处理—再利用”的污水治理模式,在全镇逐步实现污水处理良性循环。

评比晾晒,擂台比武按下农村污水治理“比拼键”

自《姚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施行以来,官屯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2024年下半年,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作为全镇人居环境提升整治比拼重点,以农村污水治理为抓手,协同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整治。为了明晰技术指导组、驻村工作队、镇级工作队、村委会、村民小组、党员、群众工作职责和任务,每周一由镇经发办、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统一派单,明确每周工作任务和要求,以任务清单派单制让每周工作高效运转。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红黄旗比拼擂台制对8个村委会开展擂台比武,对工作推进有力的2个村授予红旗并发放奖金,对工作推进滞后的2个村授予黄旗并作检讨发言,同时召开现场观摩会推进制,每次现场会精选点位相互观摩学习。

以点带面,问诊开方按下污水治理顽疾“清除键”

“厕所革命”是农村环境整治中的“重头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经济水平、农民习惯等因素均是制约农村污水治理全面高效推进的顽疾堵点,对此镇党委、政府问诊开方,分类“下药”,把洋派水库及鱼泡江周边自然村作为重点整治区域,并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包重点自然村进行督办推进,再根据镇域内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78个自然村村情,采取“集中+分散”两种模式对4100户农户全覆盖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于坝区和半山区农户居住比较集中的村民小组,以官屯社区下二组作为试点,以点带面,通过合理选择大三格化粪池位置,将村内污水通过“五个池子(户内收集池、隔油池、检查井、小三格、大三格)+四根管子(户内管、户管、支管、主管)”统一收集处理;根据农户居住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居住分散的农户,采取单户分散建设厕屋及化粪池的方式进行推进;对统建点等农户居住密集且单户建化粪池困难的村组,把农村污水治理与厕所改造相结合,通过“一户一厕屋+邻近户抱团共建化粪池”的方式推进厕所改造和生活污水治理。在官屯社区大村统建点新建联户化粪池8个,按每户1.5立方米建设,每8至9户共用1个联户化粪池,涉及农户74户;三角村上村统建点新建联户化粪池2个,按每户1.5立方米建设,涉及农户17户;葡萄村新村统建点新建联户化粪池2个,按每户1.5立方米建设,每10户共用1个联户化粪池,涉及农户20户。在以点带面,分类问诊协同推进下,切实有效地打通了农村污水治理堵点难点,逐步实现污水处理良性循环。

上下协作,多线共振按下农村污水治理“加速键”

为使人居环境再提质,切实有效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等衔接,官屯镇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投入一点、村组出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五个一点”筹措资金,2024年,累计投入政府项目资金约1800万元,村集体经济资金约200万元,挂包单位资金支持20余万元,党员带头示范群众投工投劳5000余人次,190余名乡村公岗时时做好日常维护。在施工过程中,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严抓工程进度,严控工程质量,建立起“镇党委和政府+工作专班+村委会+村民小组”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和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施工期间现场检查累计达60余次、入户调研近800户。同时,邀请村民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明确村组运行维护主体责任,确保运行效果,在试点建设的推动下,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22个自然村污水改造项目,建设完成大三格29座、中三格35座、小三格2100余座,官屯镇正以强劲姿态跑出农村污水治理“加速度”。(拟稿人:庞翠平 审核人:包德花)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