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新农民】二爬:集体经济让贺开古茶焕发新春
来源:中国农网       2025-10-24 14:42:36 【字体:
【字体:

编者按

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成功举行。故事会上,16位来自云南各州(市)的分享人登上舞台,讲述了自己与土地共生、与乡村共荣的奋斗故事。10月22日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推出【云南新农民】专栏,聚焦周艺畅、王陆芬等16位新农先锋的故事。让我们透过这些鲜活故事,看见云南乡村的无限可能,感受“新农人”如何以智慧与汗水,为这片土地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的返乡创业青年二爬。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这里孕育了一片广袤无垠的万亩古茶园。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贺开古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副主任 二爬

从小,家乡的一草一木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父亲曾是一名村干部,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我对这片茶林的感情更加深刻。大学期间,我成立了云南农茶淡语茶叶有限公司,还成立了芸佑嘉木古茶树保护团队。团队成立初期,我们抱着一腔热血走过了3个茶区、26个村寨、340公里,只得到了一串冰冷的古茶树死亡数字。我们立志做云南古茶树的守护者,找到茶叶研究所的老师跟我们一起组建团队,于2021年在贺开古茶园里建立了第一个古茶树养护与救治的实践基地,为贺开村救活了300余棵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养护了200多亩古茶园。当时,村支书走到我跟前,感慨地说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村里来了,村‘两委’现在都缺人,二爬你如果愿意回来那就太好了。”我听后,感触很深。

大学毕业以后,在留校任职和返乡创业中,我选择了回乡助农,因为这些古茶树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茶叶的产出者,更是历史的鲜活见证者。

2024年,我回到贺开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这一年我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我没有沮丧,回到村里就开始走访农户,与村民们一起探究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然而,我发现村集体的力量太单薄、村里的产业结构太单一,急需寻求市场、打通渠道。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4年5月,我们正式成立了勐海县贺开古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村集体百分百控股的集体公司。

贺开古茶山在中国古茶树资源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古茶树连片群落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勐海县七子饼茶旅游环线的重要站点。我们抓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契机,依托古茶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积极探索茶旅融合新模式。其间,镇上和县里还派了专业工作组入驻村里,与我们同吃同住,一同挖掘古茶山发展的更多潜力。

要知道,贺开村拥有1.67万亩连片古茶园,生长着230多万棵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可“好货要出山”,光有好品质还不够,还得做好宣传。但山里缺乏宣传媒介,农户的文化水平也有限,很难靠自己把家乡的好东西推广出去。于是,我召集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们开大会,提出要在古茶园里建一个集市,把它打造成贺开村农特产品对外宣传的窗口。村委会主任听后,带着我找到了一块村集体的空地。这块地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也十分秀丽。集市建成后,有一件事让我特别感动。村里的一位脱贫监测户大哥跟我说:“自从能在云端集市摆摊,家里的经济收入一直在增加,今年孩子上学的学费终于攒够了。”听到这话,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随着贺开山名气越来越大,来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寨子里没有地方供游客吃饭、住宿。我又回到寨子里,和农户们沟通协商:“咱们能不能把家里闲置的土地和房间利用起来,补充村里餐饮、住宿业态的不足?”可一开始,没有一户村民愿意把闲置房屋腾出来做经营。没办法,我们只能先做示范,把族长家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民宿运营后有了不错的收益,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慢慢加入了进来。如今,我们不仅完善了云端集市,还打造了茶海特色餐厅、茶山居民宿、研学体验区、垂钓基地等多个业态,真正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收益分配上,我们创新推出了“334”分配机制:30%的收益留给村集体,用于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30%回馈给村公司,保障公司的持续运营与发展;40%直接发放到村民小组进行分红,让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成果。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带动村里600余户村民实现就业。

现在的贺开村,大家都齐心协力为家乡发展出力。寨子里的风景越来越美,道路和街道变得干净整洁,整个村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与乡村的联系也更加紧密、默契了。

乡村振兴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需要每个人都倾注心血、贡献力量。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乡亲们能在家门口幸福生活、稳定就业,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过上好日子。这个梦想,我会一直为之努力,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贺开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添砖加瓦。

谢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