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新农民】边玛永宗:95后女孩带火藏乡山村
来源:中国农网       2025-10-27 10:33:33 【字体:
【字体:

编者按

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成功举行。故事会上,16位来自云南各州(市)的分享人登上舞台,讲述了自己与土地共生、与乡村共荣的奋斗故事。10月22日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推出【云南新农民】专栏,聚焦周艺畅、王陆芬等16位新农先锋的故事。让我们透过这些鲜活故事,看见云南乡村的无限可能,感受“新农人”如何以智慧与汗水,为这片土地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边玛永宗,在梅里雪山脚下,以徒步旅游为纽带带领村民致富。我的家乡隐匿于大山崖顶,多数乡亲未曾接受过系统教育,加之交通闭塞,村庄陷入发展困境——年轻人不愿返乡,老一辈人难以走出大山。长此以往,待老一辈人逐渐老去,村庄恐将沦为“空心村”,最后的烟火气也会慢慢消散。

迪庆州德钦县梅里南坡大本营主理人 边玛永宗

23岁那年,当同学们纷纷选择考编或外出闯荡时,我毅然回到家乡,用一部手机开启了创业之路。家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在家中便可眺望白马雪山的日照金山,背后就是巍峨的梅里雪山,俯瞰能尽览澜沧江八道拐弯,还能近距离接触神女峰的冰川。我跟着父亲进山放牛,穿梭于山林间规划徒步路线,同时拍摄、记录沿途风光,剪辑后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但由于缺乏经验,初期单个视频点赞量仅十几万。家人频频催促我考编,村民也质疑“大学白读了”,认为一个女孩子留在山里做徒步旅游难以长久,更无人会专程来到这深山老林里游玩。彼时的我压力巨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萌生放弃的念头,可心底的不甘又让我无法轻易退缩。

反复思索后,我转变思路,不再执着于个人视频爆红,而是借助更多流量博主的力量宣传家乡。于是,我带着自己的创业故事与家乡的风景美照,向上百位博主发送私信留言,却大多石沉大海,部分私信未被读取,进入博主社群后还被移出。就在无数次碰壁后,终于有一位博主回复愿意前来。为呈现最佳拍摄效果,寒冬时节,我带领博主户外露营,凌晨5点便起身爬山拍摄日照金山。视频发布后,成功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关注。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游客与村民存在沟通障碍,我只能反复进山,既当向导,又做村民与游客间的沟通桥梁。随着客流量逐渐增加,村里的年轻人开始愿意返乡担任向导。为提升游客体验,我贷款自费购置材料,村民们主动出力,共同搭建起观景平台,我又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餐厅。村民们看在眼里,纷纷表示“边玛,改变村庄就靠你了”,甚至有人提出要买骡子跟着我一起干。这份认可让我欣喜,却也让我担忧——一匹骡子售价15000多元,若最终连成本都无法收回,会给村民带来沉重负担,而这份担忧更坚定了我努力的决心。

2023年,我陆续邀请到多位百万粉丝博主前来,个人账号也取得一定成绩,梅里南坡在户外圈逐渐打响名气。游客群体从最初的徒步爱好者,拓展到研学团队、旅居人群与自驾游游客;向导数量从最初的我独自一人,逐步增加到了2人、3人,最终发展至10余人;马匹数量也增至35匹。然而,村民们为参与其中,大多斥“巨资”购买骡子,部分家庭还需供养两名大学生,买马的支出给他们增添了不小压力。因此,我将马帮向导的全部费用足额转交给村民。有人问我是否值得,唯有我深知这份付出是我回到家乡的初心——便是让整个村庄“活”起来。

对毫无经验的我而言,创业之路布满挑战,从最初规划路线的迷茫,到宣传效果不佳的挫败,再到长期扎根山林。一周中有3至5天在山里露营、带队、做饭。在高原地区,遇到恶劣天气时,我只能睡在帐篷里,因寒冷每晚都会被冻醒。尽管过程艰辛,但我从未有过不快乐。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的单个视频播放量突破了1000万次。2022年,客流量从100多人增长至3500多人,实现了35倍的增长。

村里的奶奶告诉我,卖土鸡的收入足够她的零用钱和买药品的费用。有些年轻人说,担任马帮向导赚到的钱,大大减轻了夫妻二人的生活压力。这便是我坚定回乡的意义——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更让村民在与客人的交流中收获成长。如今,大部分村民已能与客人进行基础的普通话交流。

三年间,梅里南坡逐渐被更多人知晓,我的社会价值也得到认可,荣获了迪庆州劳动模范称号。这段历程中,不仅我的家人、村民、乡里与县里的人在关注我,更有同时代的青年人在注视着我。我深知,若能做得更好,便能激励更多有想法却不敢行动的青年追寻梦想,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让一个个曾面临“空心”危机的村庄,重新装满青春与活力。

谢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