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月13日举行的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我省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涉及行动方案、支持政策、发展区划等内容,传递出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支持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未来3年我省做好中药材产业锚定目标、指明方向。
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品质好、单产高,中药材资源富集多样,“云药”文化底蕴深厚,滇产中药材在国际国内具有独特市场地位,中药材种植规模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中药材基地规范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绿色化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十大云药”成为享誉省内外道地药材品牌,“云药之乡”成为道地产区名片,“数字云药”跻身全国前列。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把云南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世界一流的现代产业”。朝着这一目标,中药材产业继续前行。近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发布。《工作方案》分3个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十大重点任务、23项主要建设内容、4条保障措施。
《工作方案》明确,通过3年发展,力争到2027年,全省中药材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15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品质最优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和中药材产业国际化发展示范区;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成集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为一体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聚焦中药材产业从科研、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全链条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和关键弱项,实施十大重点任务。即中药材良种育繁推体系建设工程、高品质中药材供应基地建设工程、中药材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工程、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推广工程、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工程、中药材康养旅居融合发展工程、中药材品牌培育提升工程、中药材科技创新工程、中药材国际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中药材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按照“市场优先、财政引导、金融协同、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省财政厅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对中药材从种苗到种植,从加工到交易全链条梳理,根据各环节的公益性、社会性、外部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以财政力量为中药材产业注入“强心剂”。
为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引导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种植养殖中药材,推动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农科院会同相关单位、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区划》以州(市)为单元,按照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五大片区进行中药材区域种植养殖布局。规划3年改造提升中药材资源圃(库)8个、建设良种繁育基地88个、认定GAP基地144个、改扩建及新建产地初加工点(趁鲜加工)250个,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圃1个、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平台1个。(记者: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