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为激励引导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就业创业、建功立业,支持青年创业兴乡,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支持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2024—2026年)》,围绕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有序引导大学生、外出青年、本土青年到乡村开展服务、就业创业,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为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月7日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推出“青年创业兴乡”专题,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丽江市青年创业兴乡人才鲁权。
心系家乡发展,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青年鲁权怀着“不甘贫困,立志创业”的抱负和理想,邀约省外6名校友返乡创业,决心把宁蒗的特色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品种退化且单一、栽培模式落后、管理粗放、产销滞后……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宁蒗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鲁权带着团队先后引进近30个国内外苹果新品种,筛选出2个适应该区域发展的苹果品种,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果园管理系统,建成滇西北高原单体面积最大的山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1200余亩。
果农在采摘“2700”苹果。图源:云南日报
鲁权和他的团队先后培育了“2700”牌蜂蜜苹果、“花岩蜜”、“梦中的你”、“土里旺”等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品牌,组织专家培训果农122期4326人次,辐射带动宁蒗县改造低效果园5.9万亩,实现新增效益5900万元以上,累计帮扶近2000户果农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为当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作出了重要贡献。鲁权也因此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第九届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注重科技创新,赋能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为了推动“2700”苹果优质高产,鲁权创办的宁蒗恒泰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人才、创新双轮驱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查养良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韩振海专家工作站,推荐国家科技特派宁蒗团苹果产业组、引进省内外专家等进行技术指导,并建立宁蒗恒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公司从品种培育、种植、加工、保鲜、销售等环节着手,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使当地苹果的产量从2015年的600公斤/亩提升至2024年的2000公斤/亩,产值由3200元/亩提升至6000元/亩,还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有机肥料厂,实现了苹果的有机种植和科学存贮。公司先后获评“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明星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
鲁权指导果农。图源:云南网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农旅有机融合
作为药草坪村“2700”苹果基地党支部书记,鲁权采取“党支部+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果农+基地”的模式,注重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
鲁权(左二)来到战河村委会十五组,指导果树的修剪方法。图源:宁蒗县融媒体中心
“2700”苹果基地党支部依托国家苹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昭通综合试验站、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研发中心等科研单位开展协作交流,引进9个组合品种,建设滇西北高原落叶果树省级资源圃,发布《冷凉高地苹果生产技术规程》,以“套种绿肥+发展养殖+变粪为宝”模式带动新营盘乡区域广泛实施林下套种绿肥,全力推动苹果产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通过不断地探索培育和规划建设,“2700”苹果基地如今已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苹果种植基地、产教学研融合发展苗木繁育中心。同时,基地推行“农旅双链”发展模式,建设起集循环农业、亲子乐园、产业交流、运动休闲、农事体验采摘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