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围炉煮茶的生活烟火 香漫世界的东方叙事——瑶寨古树茶出山记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5-26 09:01:47 【字体:
【字体:

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垮土村小组茶农采摘春茶

“国际茶日这一天,麻栗坡古树茶将首次走进联合国!”带着从第三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开幕式上获得的好消息,攥着春茶节茶叶加工技能竞赛中取得的获奖证书,“80后”村民小组长黄廷君带着满满收获和对未来的希冀,回到了茶山——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委会垮土村小组。这里生长着2000多亩近万株古茶树,当地人称这片毗邻老山的茶林为茶坪山。

走进那云深不知处的茶林,融入那荡漾无边的绿意,抚摸那苍干虬枝的古茶树……这是黄廷君的日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祖祖辈辈守护的这片茶林是‘传家宝’,是我们的‘根’和‘魂’。”黄廷君说。

帮扶麻栗坡的外交部,连续3届春茶节为“老山茶”代言,这泼天的流量,麻栗坡该怎么接?

“老山茶”该如何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这里有好茶——

百年千亩万株古茶树林

走进垮土村,茶坪山上古风犹存——寨子有寨门寨心,围炉煮茶招待亲朋好友是生活的日常。

黄廷君把火塘里的火拨旺,茶水壶烧得滋滋响,火光映红脸庞,故事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流淌。

“有瑶族群众就有茶。”黄廷君说,村民早早就有了种茶、制茶的习惯,从祖辈那里得知瑶族人家每当他们迁居到一处新地,家家户户都会栽种茶树,甚至有嫁娶时女方嫁妆中必有茶叶的习俗。

拆开“茶”字,意为“人在草木间”,寄寓着“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当你身处茶坪山间,忍不住赞叹祖辈们的智慧。这里形成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山地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生动范例。

“曾经生活在茶林核心区的人家,陆续搬家到寨心附近,既方便生活,也给茶林生长的空间。”黄廷君说,古茶林既然被称为林,除了茶树连片,还和茶林混生有关。走进茶山,绿草如毯,依山就势生长的茶林里,同样蕴藏着瑶族群众种茶养茶的生态智慧。

“从记事起,村民就与茶树和谐共生,让万物自由生长,茶树与森林声息相通。”黄廷君说,记忆里,老人对茶林的人工干预少之又少,只进行适当采摘和修剪,不施肥、不打农药、不除草、不翻地。

业内普遍认定,树龄百年以上的茶树可称为古茶树。对此,黄廷君和村里的年轻茶农都颇为上心地研究考证。

“从保留下来的村民族谱里,种茶采茶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代人以上。”黄廷君笑着说,这片“东方神奇树叶”不仅列入村民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成为造福一方的“金叶子”。

这里有网红——

振兴茶山的青春力量

“从小就有这样的概念,茶能换钱。”黄廷君说,小时候,村里的茶都就近卖到县里的茶厂,能解决家里一部分吃穿用度。

“今年,有一户村民光春茶鲜叶就卖了27000多元。”黄廷君说:“交通、网络、物流越来越便利,藏在大山里的好茶可以卖到全国各地了。”他坦言,好销路也意味着对产品有了更高的标准,倒逼茶农们更加重视茶林的保护,以及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

“90后”瑶族姑娘黄廷芬是垮土村新一代茶农的代表。除了不断提升制茶工艺水平,早在12年前,她就“触网”,开始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好山好水出好茶,大家都希望好产品卖出好价钱。”黄廷芬的普通话字正腔圆,这得益于她常在网络平台做直播卖货。

在她眼里,这10多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位于中越边境的麻栗坡县交通网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给垮土村茶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村村通硬化,让物流企业服务走进了村寨。”黄廷芬说,便利的物流可以让每一户茶农对接到全国各地的客户。

打开手机,点进黄廷芬的网店,“12年老店”的认证颇为醒目。网店橱窗里,有普洱茶、红茶、夜光白、绿茶、芽包芽头、瑶家烤茶等。在每一件商品介绍里,都有两个词语——古树茶和生态。

“生长在原生态环境里的古树茶就是我们的特色。”黄廷芬自信地说。

这里有希望——

“土特产”飘香世界

且将新火试新茶。交谈间,坐在黄廷芬身旁的“90后”瑶族姑娘黄文意熟练地展示起现代茶艺,冲泡起今年的春茶。

蓄足一整个秋冬的山水灵气,春茶带着一抹新绿,给予爱茶人以慷慨馈赠。这一口鲜甜的春天,最近通过外交部被带到了联合国。

5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麻栗坡举行的春茶节上致辞。她介绍,今年5月21日正逢国际茶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麻栗坡古树茶将首次走进联合国,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老山茶”专题推介活动和“中国减贫模式之麻栗坡样本”主题展览,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老山茶”的独特魅力,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中国减贫故事的麻栗坡篇章。

麻栗坡古树茶,正悄然冲泡出世界香。

作为对外活动赠礼,麻栗坡古树茶走进法国、葡萄牙、日本、阿联酋、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巴西等数十个国家,受到广泛好评。如今的“老山茶”,既是边疆百姓的致富产业,也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和中国减贫故事的鲜活名片。

过去,不少人感叹返乡容易留乡难。如今,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在垮土村逐步多了起来。

“在外交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全力扶持下,麻栗坡古树茶声名鹊起,在外打工的年轻村民看到了更多家乡发展的希望和空间,黄文意就是其中的一员。”黄廷君介绍。

两年前,在江苏打工的黄文意决定返乡。“顾家和赚钱两不误。”黄文意笑逐颜开。两年里,她从养茶、制茶、卖茶、泡茶,再到直播售茶,孜孜不倦地学习。

面对此番的泼天流量,无论是村民小组长黄廷君,还是“网红”黄廷芬和在外见过世面的黄文意,大家都很清醒:“做出好产品,才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茶坪山的茶才能走出大山,走得更远,走向世界。”

茶坪山的日子围着茶转,茶水涵养着这里的人们平和敦厚的性情。虽然,家乡的古树茶名噪一时,但从年轻一代茶人的眼里,能看到“不赚快钱”的静气和定力。

围炉煮茶,篝火熊熊燃起来,大家的谈兴更浓了。(记者:张文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