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助阵 全产业链模式显成效
7月21日,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云南省肉牛体系首席专家、云南省肉牛产业专家组组长及研究员王安奎,携专家组团队成员副研究员杨凯、副研究员高月娥以及助理研究员赵婷婷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同参与了广南·南屏第二届文山牛选美大赛暨文山牛美食文化活动。
王安奎表示,文山牛在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优质地方品种,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他提到,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文山牛优良特性的展示,更是对其背后深厚文化底蕴的弘扬。通过选美大赛和美食文化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文山牛的品牌影响力,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这一特色产业中来,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双赢。下一步,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文山牛产业发展,就像过去40年始终坚守与付出。王安奎的发言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也为活动拉开了序幕。
本届大赛创新性地采用了“线上初赛+线下决赛”的模式,吸引了众多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热情参与。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6名(公牛和母牛各3头),二等奖8名(公牛和母牛各4头),三等奖16名(公牛和母牛各8头),以及好牛奖20名(公牛和母牛各10头)。
广南县南屏镇党委书记祝金花介绍:“作为广南县文山牛产业发展的关键基地,南屏镇积极回应全县的发展策略,始终将文山牛产业作为‘一乡一引领’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与产业动态,南屏镇构建了从‘饲草种植—高效育肥—多元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为了确保养殖饲料的供应充足,全镇将牧草种植推广至边角地、荒坡地乃至道路两旁的闲置土地,为肉牛育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持续推进‘三千三万’工程,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山牛产业的发展,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生产、拓展市场到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推动文山牛产业不断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未来,随着产业链的日益完善,文山牛将承载更多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据了解,文山牛由文山州少数民族长期选育而成,主产于文山州8个县(市),1987年被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1年被录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2020年12月获“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荣誉证书和“最具特色奖”。文山牛是国内公认遗传基因完整、单体存栏量大的地方黄牛品种,繁殖力强、性情温顺、肉质好。广南县南屏镇是文山牛核心保种区,产业基础稳固,全镇有3862户养殖户,文山牛存栏1.82万头。广南县将文山牛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全县牛存栏35.3万头,出栏13.94万头,牛肉产量1.41万吨,第一产业产值11.79亿元,肉牛存栏和出栏量均居全省第二。(拟稿人:高月娥 摄影:赵婷 审核人:王安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