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部门解读丨《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04-23 17:40:29 【字体:
【字体: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导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工作。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特色农业强省目标,统筹衔接底线任务和重点任务、发展任务和改革任务,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二、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十一届省委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形成7个部分34条政策措施,通篇贯穿“把握一个鲜明导向、守牢三条底线和做到五个不能干”原则(即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作为鲜明工作导向,守牢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三条底线”,做到突破政策法规底线的事不能干、违背农民意愿的事不能干、与农民争利的事不能干、增加基层负担的事不能干、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不能干),聚焦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第一部分“持续强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和耕地保护”,包括“推进粮油等重要农作物生产”“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大粮油生产支持力度”“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等六个方面的任务和政策措施。第二部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包括“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帮扶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等四个方面的任务和政策措施。第三部分“持续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包括“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等四个方面的任务和政策措施。第四部分“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包括“启动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强化产业增收支撑”“提升就业增收质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四个方面的任务和政策措施。第五部分“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包括“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五个方面的任务和政策措施。第六部分“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包括“提升党建引领效能”“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维护农村稳定安宁”等五个方面的任务和政策措施。第七部分“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包括“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强化乡村人才支撑”“统筹推进林业、农垦和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六个方面的任务和政策措施。

三、核心举措

《实施意见》的核心举措可概括为“三持续、四着力”(持续强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和耕地保护、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工作部署具有“六个突出”特点。

(一)突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施意见》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增加对“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系统部署,始终把农民增收摆在首要位置,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的鲜明导向树得更牢、落得更实。提出启动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制定全省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产业保增收、就业带增收、改革促增收、政策落实稳增收、主体覆盖拓增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兜增收六大行动,推动实现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全省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与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5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聚焦强化产业增收支撑、提升就业增收质效两个关键,安排布置具体目标任务;同时,明确提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在严格耕地保护利用和完成粮油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气候优势,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探索粮经协同、粮粮协同、经经协同发展等增收模式,推动实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双丰收”;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把资源、党员、农民组织起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创新机制,激活农村资产资源、本土人才潜能、社会各方资源,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强调要总结推广马龙区土瓜冲村、广南县六郎城村等旅居模式,鼓励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促进农民增收。

(二)突出守牢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三条底线”。《实施意见》对推进粮油生产进行统筹安排,明确202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31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955万吨以上的硬任务,以及种植大豆、油料的严要求;提出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力争35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粮食单产水平提升3%以上;不断挖掘增粮潜力,继续推广粮经套种、轮作和果粮间作等粮经协同模式,集成试验推广“多收一茬”新模式。细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要求,提出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进行部署,明确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完善“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消除”机制,确保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帮扶,2025年全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保持在320万人以上。

(三)突出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意见》聚焦“1+10+3”重点产业,对“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出全面安排,要求以生态农业为立足点、设施农业为发力点、高效农业为突破点、共享农业为落脚点,抓实种业创新、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业+旅游、数字农业“六项重点工作”,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对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作了强调,提出要构建云南“大农科”助农体系,推动科、教、企融汇、融合、融通和协同攻关;要开展特色品种育种联合攻关,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要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研发适用于核桃采摘、天然橡胶割胶、糖料蔗机收等的农机装备。《实施意见》还对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和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作了专章部署,提出要编制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到2025年年底,全省发展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农业对外合作三年行动。

(四)突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意见》坚持聚焦“1+1+5”重点工作任务,细化“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和“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工作举措,提出要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管理,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完善农村建房规范,推广“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理念,严格实行乡村建设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十个不得”要求;要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统筹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3个“三年行动”,加快美丽乡村整县建设。同时,强调要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建设等,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五)突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实施意见》围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针对性提出系列措施,明确要扎实开展“头雁”、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培训,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要深化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培养一批精准服务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要通过实施大学生兴滇创业就业三年行动、“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回乡创业就业;要深化“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优化“科技小院”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培育乡村各类人才。

(六)突出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意见》坚持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揽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促进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对标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细化实化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统筹推进林业、农垦和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农村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举措,进一步强化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指向性,有力支持和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工作。

 

相关文件: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