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解决农村出行难、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畅通公路“毛细血管”,着力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高位推动,摸清“底子”。洱源县出台《关于推行党建引领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委组织部、县交通运输局等10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工作组,定期召开党建引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把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党政主导、交通主力、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整合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村组干部等力量,采取上门服务、“敲门行动”等方式,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调查摸底,优先选取群众基础好、条件成熟、投资规模小的项目进行推广,计划将炼铁乡等7个乡镇12个建设项目12.428公里村组道路硬化项目作为党建引领农村公路建设示范。
精准施策,找准“方子”。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总支、村党支部三级书记包保农村公路项目制度,制定《洱源县2024年党建引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清单》,交通运输部门牵头成立局领导挂钩联系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挂钩联系项目制度,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把行业指导落实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按照量力而行、群众主体、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村民小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精准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12个,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路面结构层采用不低于18厘米厚的C30混凝土面层,修建挡墙、涵洞、水沟、安防设施等交通附属工程。
融合发力,护好“路子”。严格按照《农村公路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联合乡镇派出所等执法部门,严厉打击超载、无牌无证驾驶、酒驾及农用车载客违法行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带头宣讲政策、组织发动、出工出力等。(记者:秦蒙琳 通讯员:杨学坤 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