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南溪河谷,漫山的荔枝林迎来丰收,饱满水灵的荔枝果压弯了枝头。随手摘一个,剥开深红色外壳,芳香扑鼻而来,晶莹剔透的果肉让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甜香的汁水迅速包裹味蕾,无核的快乐则让整个品尝的过程幸福感倍增。
“这是我们县今年刚刚上市的无核荔枝,是历经6年嫁接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主产区在白河镇南溪河谷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白河镇热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俊光一脸自豪地说:“现在白水镇已种植无核荔枝3000余亩,其糖分比普通荔枝高30%、单粒重量是普通荔枝的1—2倍,口感佳,今年市场均价达到了40元/公斤,备受欢迎。”
平均海拔340米的热水村委会,属热带山区,雨量丰富。立足气候、海拔等自然优势,当地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培育优质荔枝品种,在种植“妃子笑”品种的基础上,引进无核荔枝,与“妃子笑”巧打时间差,错峰上市,提高议价能力。
“我们加强与高校和专家团队合作,在选育品种、种植管理等关键环节得到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和帮助,解决种植管理难题,大大提升荔枝品质和产量。这让我们的荔枝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卖出了好价钱,大家日子越来越好。”陆俊光笑呵呵地说:“现在全村荔枝种植从之前的30亩发展到了1000多亩,老百姓收益比前几年翻了两番,还带动附近村子跟着种植起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白水镇和热水村荔枝产业的成功绝非偶然。屏边县荔枝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立体气候加上肥沃土壤,为荔枝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过去因品种单一、老化和缺乏价格优势等问题,全县荔枝产业发展一度遭遇瓶颈,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收益。
为突破困境,屏边县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谋划特色产业赛道,以荔枝品种不断改良、迭代升级为突破口,全力推动荔枝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促农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甜。
在“妃子笑”荔枝成功种植基础上,屏边县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和科学的品种筛选,又引进无核、桂味、仙桃荔、马贵荔等多个优质品种试种推广,以点带面,引导农户逐步更换老旧品种,并不断拓展种植区域。同时,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早、中、晚熟不同品种荔枝,调节整个区域荔枝产期。如今,全县荔枝产期已从每年5月延长至10月,实现了“五月红透、十月飘香”的产业跨越。
除了积极迭代更新优质品种外,屏边荔枝产业的质变还源于强大的科技支撑,以及品牌化培育带来的价值飞跃。
通过持续与科研院校合作,当地建成陈厚彬、李建国等专家工作站,组建荔枝产业科技特派团,长期扎根生产一线,通过“专家指导+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模式和“理论讲解+实地教学”培训方式,不断提升荔枝种植户整体技术水平。农科专家研发的“波浪型”立体树冠修剪法、双刃螺旋式环剥控梢促花等核心技术,使首批母花坐果率达8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屏边荔枝”已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全县拥有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荔枝种植面积达4.96万亩,有荔枝示范园22个、示范户340户、种植户2199户,是云南省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荔枝种植区。去年荔枝产量9810吨,产值1.67亿元,助力群众增收7800万元。
特色为笔、资源为墨,屏边县正着力书写荔枝产业的“甜蜜答卷”,将持续加大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力度,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提升品牌影响力,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荔枝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为农户增加收入,让小小荔枝果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果果”。(记者:饶勇 通讯员:李冰 黎明瑶 唐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