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将肉牛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将本地小黄牛暂时命名“红河牛”加强保护,通过科学规划与创新举措着力推动牛产业蓬勃发展。
元阳县山峦起伏、草场广袤,独特的自然环境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红河牛”肉质优良,胆固醇含量低、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领域的“潜力股”。2024年,“红河牛”成功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核验。
在元阳县马街乡,宏伟养牛场负责人郭福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年拿到12万多元补助,‘见犊补母’补了7万多元,种巨菌草又拿了5万元,真金白银揣进兜里。”政策春风不仅带来真金白银,更织密了产业发展的“安全网”。随着《元阳县地方优势特色红河牛保险实施方案》落地,6月龄以上黄牛纳入参保范围,四级财政与农户共担保费,为养牛产业撑起坚实“保护伞”。
“现在养牛心里踏实。”郭福纲深有感触地说,“牛出意外损失小,再加上各种补助,干劲比以前足多了。”这份底气,同样存在70多岁的养殖户张文云心头:“小牛都能领补贴,我还想多养几头,多赚些钱。”
从资金扶持到风险保障,元阳县一套“组合拳”精准发力,不仅减轻了养殖户负担,更点燃了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质量的热情。
2023年以来,元阳县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构建“政策+科技+生态”发展模式,出台“见犊补母”政策、红河牛保险实施方案等,预计2023至2025年补助产犊母牛8133头,发放资金769.95万元。2024年投入200万元实施母牛扩繁建设项目,补助母牛2000头。同时,推行巨菌草种植与肉牛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生态循环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相关政策实施以来,全县牛存栏量增速同比超过20%。(记者:黄翘楚 通讯员: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