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山州:创新“蔬菜+玉米制种”轮作模式 蹚出粮经协同发展新路径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2025-08-22 17:32:37 【字体:
【字体: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围绕“粮食要安全,经济要发展”总体目标,依托“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创建及省级种业基地建设契机,以“粮经轮作协同”为核心,创新推行“蔬菜+玉米制种”轮作模式,通过冬春种植蔬菜、夏秋开展玉米制种,推动全州蔬菜种植面积稳居全省前列,玉米制种产能跃居全省第三。技术体系与应用成效显著,实现了蔬菜企业、制种企业和农民群众互利共赢,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绿色循环种植技术模式。

强基赋能,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文山州聚焦基地建设,在规模化蔬菜基地扩建中,为企业做好道路、仓储、水肥一体化、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市)扶持资金,给予有实力的蔬菜种植企业一定补助,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州共建成水肥一体化叶菜类蔬菜基地70个,面积11.3万亩;取得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上海蔬菜主供应基地称号。

基地蔬菜主要以冬春种植菜心、芥蓝等为主,与香港李锦记、贺福记、金福猴等企业实现订单生产,广东等蔬菜批发市场设立9个产地直销机构,实现了蔬菜产品“产地直销”,是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产品重要来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蔬菜产业基地为玉米制种提供了生产基地保障,玉米制种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科技支撑,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切实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省农业科学院玉米遗传育种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砚山东南亚杂交玉米研究所2个生产科研基地,主要从事高附加值特用玉米和饲料玉米抗穗粒腐病、灰斑病、大斑病等抗病性研究及玉米耐低氮、低磷、干旱等耐逆性研究,经过刻苦攻关,先后育成“金耕20号”“金耕26号”“滇砚120”玉米品种40个,其中热带亚热带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积极培育文研种苗、佳佳福等本土制种企业,2022—2024年期间,文青5号、文单186等7个玉米品种获得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审定证书。2022年—2024年蔬菜基地种子生产平均单产313.85公斤,比其他基地亩增28.1公斤,增长9.8%。

政企联动,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文山州持续深化与云南省种子协会发展现代种业产业战略合作,落细落实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规划,共同打造砚山玉米制种产业品牌。水肥一体化蔬菜基地,吸引了云南正大种子有限公司、中种国际种子公司、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等30多家种子生产企业入驻文山州开展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示范,并探索形成三种合作模式,即委托生产订单回收(种业公司供种、基地管理)、合作扣本分成(利润按6:4分配)、租用基地自生产。2024年,全州杂交玉米制种企业有37家、备案品种153个,带动全州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6.33万亩。

多维见效,绘就农业发展新图景

文山州“蔬菜+玉米制种”轮作模式创新与集成技术应用,实现了多重效益。一是生产效能提高。在平均每年3.5茬蔬菜种植的基础上增加一季玉米制种,耕地复种指数提升至4.5,玉米制种与蔬菜品质同境效益显著,玉米植株实施秸秆还田,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增加土壤有机质,蔬菜基地有机质提升5.78%,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明显。二是产业升级。通过积极推进省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杂交制种基地改造提升、种子加工生产车间、种业振兴监管能力提升等项目,对切实提高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式。三是产业联动。全州水肥一体化蔬菜基地土地流转收入1.5亿元;开展蔬菜种植和玉米制种,实现农户就地就近务工2.5万人、增加劳务收入5.5亿元,“砚山生态蔬菜产业工”荣获州级劳务品牌,有效实现农户就地就近务工。(作者:李姣姣 陆龙平)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