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山州富宁县:一根小笋“冒尖” 撑起富民大产业
来源:云新闻       2025-08-28 09:02:12 【字体:
【字体:

青山叠翠间,竹海孕生机。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剥隘镇,曾经不起眼的大叶甜竹,如今已蜕变为助农增收的“绿色银行”,撑起了富民“大产业”。截至目前,该镇甜竹产业已辐射71个村小组,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综合亩产价值7000至9800元,累计促农增收1.5亿余元,推动当地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剥隘镇坐拥61万亩林地资源,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18年,板达行政村平塔小组村民陆宏海给出了答案。他多次赴广西、广东考察,看中大叶甜竹“全身是宝”的市场潜力,率先将其引进家乡试种。从最初几亩地起步,短短数年,他的种植面积扩至80余亩,牵头成立宏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40多户村民抱团发展。如今,该合作社种植规模超2000亩,2023年总产值达200多万元,社员陆福权家70亩甜竹年增收超4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竹笋每亩能创收1300至1400元,竹竿、竹叶各能创收600元左右,算下来综合效益很可观。”陆宏海算了一笔“增收账”,合作社里收入高的农户年赚7至8万元,最低也有1至2万元。在宏海合作社示范带动下,剥隘镇甜竹种植热潮迅速蔓延。百洋行政村西京小组的汇新聚合作社同样一片繁忙,村民们忙着鲜笋称重、削皮切丝、装袋加工,不仅种植户能卖笋增收,农闲村民还能就近务工,每天赚100元左右。“今年预计产量50万斤,产值40万元,下一步还要扩建初加工厂房,收更多农户的笋。”合作社理事长王定先信心满满。

如今,剥隘镇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供销链条,建成3个规模化合作社、24个“家庭”式加工点,引进农业企业延伸产业链,初加工酸笋产品远销广西柳州、百色、北海等多地。仅百洋、板达、那良3个行政村,就有近200户村民参与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其中8000亩已进入产笋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群众扩大种植面积,推动企农盘活林下资源、延伸产业链,既保障农户利益,也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剥隘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贵琳表示,随着甜竹产业不断壮大,当地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稳,小小甜竹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竹子”。(记者:黄鹏 通讯员:应文吹 黎莹颖 蒙兴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