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村日记】乘“主动之风”,添驻村色彩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5-01-14 10:56:31 【字体:
【字体:

开栏的话

自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段刘艳

单位:楚雄州委编办

驻村地点: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斗华村

 

2023年夏季暖风起时,我踏上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斗华村委会的黄土地,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在这里,我接续担起前辈们“脚下有泥、心中有民”的责任,坚守“等风来、不如主动追风去”的信念,用一件件为民实事增添了驻村工作的色彩。

追寻“主动融入”之风,立足脚下知民情

初到斗华村,我心中既期待又忐忑。从机关到乡村,工作重心和身份的转变让我意识到,只有真正沉下心、俯下身,才能摸清乡村发展的脉搏,尽快进入驻村工作状态。

要了解村情民意,入户走访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走,代大哥,咱们入户去……”我们常常穿梭于田野之间,走访于村头巷尾,与群众拉拉家常、讲讲惠民政策,认真记录村民的家庭情况。在走访台账逐渐变厚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与老百姓熟悉起来。通过俯下身子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驻村工作思路、重点任务也随之明确清晰起来。

走访群众 供图

追寻“主动担当”之风,诠释帮扶解民忧

刚到任时,面对点多面广、复杂多样的农村工作,我反复思考,如何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我主动研究理论政策,练好驻村基本功,做到惠民利民政策“一口清”,用好“院坝会”“火塘会”,让党的政策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与驻村工作队队员主动汇报协调,多渠道争取资源,共筑乡村振兴基石,2024年以来,协调到位27万余元资金及物资。

斗华村历来干旱少雨,为解决用水困难,我们争取到派驻单位和水务部门资金物资支持,完成孔家锅底塘山坡灌溉引水工程建设,让昔日“靠天吃饭”的120亩撂荒地再披绿装,变成了“香饽饽”,部分土地还以流转的方式被“预订”了5年经营权;完成代家小田冲坝、杨安冲团坝、石丫口烟水塘3个坝塘修缮加固清淤和迤河、坝稍2个小组灌溉引水等工程建设,8个小组130户330多亩耕地受益。

灌溉引水工程建设现场 供图

我们注重加强爱心帮扶,组织派驻单位干部捐资助学,资助斗华村困难群众4万余元,为二街明德小学联系捐赠一批价值约6万元的音乐器材和41套标准鼓号服,组建校鼓乐队,丰富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深化教育卫生帮扶,联系4名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假时间在村内绘制300平方米的炫彩墙画,美化村容村貌;依托县妇联为村内150余名老人免费拍照并赠送相框,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关怀;对接州、县中医医院13名医生开展大型义诊活动1次。

为二街明德小学联系捐赠乐器,组建校鼓乐队 供图

追寻“主动服务”之风,扎根基层暖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段书记,感谢你帮助我妻子免费治病,还帮我家申请了低保……”迤河小组的李大爷亲切地对我说。入户走访中,我们发现李大爷的妻子患精神类疾病已有20多年,需要一直用药并陪护。我及时向州级部门申请了特殊救助,将李大爷的妻子送至州级专科医院免费治疗,同时为其办理残疾证,帮助李大爷一家纳入整户低保对象,让这个家庭每个月增加了保障性收入1300元。

驻村干部不仅是百姓联系党委、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更应成为百姓的贴心人。逢年过节,我们及时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向有需要的家庭送上粮油、衣服和被子等生活必需品。点点滴滴的关怀,汇聚成一条温暖的河流,滋润着村民的心田,也拉近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

为村民组织义诊 供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愿继续做勇往直前的“追风者”,坚守驻村帮扶的初心使命,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斗华村每一个角落,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