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村日记】回首来时路,风雨踏歌行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5-07-11 10:43:07 【字体:
【字体:

开栏的话

自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许瑞芸

单位:德宏州瑞丽市纪委监委

驻村地点:德宏州瑞丽市弄岛镇等嘎村

 

在夏夜的蝉鸣声中,暮色如轻纱般悄然笼罩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弄岛镇等嘎村的连绵山峦。当我最后一次翻开驻村日志,窗外的田野一片绿意,正生长着无限的希望。两年的驻村时光,730个日夜的躬身耕耘,即将在驻村期满之际画上圆满句点。回首往昔,那些泥泞中留下的足迹、炎炎烈日下挥洒的汗水,此刻都化作心中无尽的感慨。

破茧:于阡陌间开启第一课

2023年盛夏,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怀揣着使命与憧憬,背着行囊踏入等嘎这片土地。汽车在回环的山路上盘旋,最终抵达了这个隐匿于滇西南群山褶皱中的景颇族村落。

语言,成了我融入这片土地的第一道难关。第一次入户走访时,村民指着院里的黑猪,连说三遍“阿瓦”,我慌忙记成“阿娃”,引得大家一阵善意的哄笑。当晚,我在笔记本扉页写下:“瓦=猪,午=鸡,赞嘎=跳舞……”半年后,当我掺杂着等嘎方言向阿婆讲解产业奖补政策时,她眼里闪过一丝惊讶,笑着说:“小许干部,你的舌头长出‘景颇刺’了!”

这份融入不仅源于一趟趟深入走访农户、一场场围坐火塘的夜话、一段段携手劳作的时光,更深深烙印在那些并肩拼搏、共同奋斗的岁月里。等嘎百姓质朴且深邃的生活智慧,让我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不仅要迈进农户的家门,更要叩开群众的心门。

为群众讲解政策 供图

把脉:与民温热脉搏共起伏

在每月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会上,我们像过筛子一样,仔细剖析每家每户的“危机”。木某某的女儿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那晚,夫妻俩为学费愁得整宿未眠。了解情况后,我们多方争取助学金,筹齐了学费。女孩离乡时,悄悄把栀子花放在办公桌上表达谢意。最令人揪心的是麻某,他因疾病发作不慎掉入火塘烧伤四肢,不菲的医疗开支让一家人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经过积极协调,我们为麻某争取到相关补助,减轻了这个家庭的负担。为帮助独居的勒某缴纳医保,我连续七天和她一起采摘坚果。后来,勒某用医保报销了白内障手术费,摸着复明的眼睛,她喃喃地说:“小许啊,你比我家亲囡还疼我。”

两年间,我们制定了49份“一户一策”方案,安置了公益性岗位100个,申报低保50余人,落实临时救助20余次……看着村民舒展的笑容,我明白了基层工作的真谛——切实关注群众需求,主动帮助村民解决困难,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将一纸政策一步步落实为民生答卷。

突围:古茶林里的乡村振兴方程式

等嘎村拥有上百亩生态古茶树,却因加工粗糙卖不出好价格。转机始于2023年。村里邀请专家上茶山检测,报告令人振奋,等嘎的茶叶茶多酚含量高,品质优良。于是,我们随即启动“三步突围”:技术造血——带领10多名茶农到外学习萎凋、烘烤技术,改造2家作坊为标准化初制所;品牌铸魂——注册“等嘎山”商标,设计景颇织锦纹包装;渠道破冰——搭建“党建+企业+农户”模式,助力农户增收。

上山考察产业发展情况 供图

最难忘的是与茶农守候第一锅春茶。凌晨四点,杀青机的轰鸣惊飞山雀,茶香裹着晨雾漫过竹楼。当村民早翁颤抖着接过2.2万元时,这位景颇汉子突然蹲地痛哭——这是他家十年来的最高单笔收入。如今,村里的古茶树成品茶叶均价跃至200元/斤。每至佳节,我们以茶代酒敬四方宾客,茶汤里沉浮的不仅是绿叶,更是一个村庄挺直的脊梁。

离别:根系已成再启程

临别前夕,老支书递来一杯新制的茶:“喝过等嘎水,永远是景颇!”我把这份沉甸甸的“毕业礼”捧在手中。回望驻村路,从语言不通的“外乡人”,变成拥有景颇名字“木果”(意为晨光)的村里人,我在山路上丈量着青春的价值,把两年来的乡土情谊沉淀在心底。

等嘎的蝶变仍在继续,古茶树有机认证进入终审,生态文旅规划已提上日程,返乡青年微信群里消息跃动不停。车子缓缓驶过新硬化的村道,后视镜里,山寨渐渐模糊,但那份眷恋与期待却在心中愈发清晰——火塘边跳跃的火光,不仅温暖了身体,更照亮了等嘎人前行的方向。

乡村振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我们这一棒,或许只点燃了星星之火。但点点微光汇聚,便能照亮前行的旷野,引领等嘎村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分享到: